发布时间:2023-01-05 10:21:52
2022 年 12 月 17~21 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召开,现将会上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的优化》专题报告相关内容概述如下。
◎ 讲者 |?杜立中 教授
◎ 整理 | 医学小白
1
概述
胆红素是生理性抗氧化剂,生后早期短暂升高与免疫特效腰腿疼痛灵官方网站反应、代谢、遗传、表观遗传、长寿有关。
我国正常新生儿约 1/3 生后 TSB>12.9 mg/dl,因此处理胆红素血症时要预防脑损伤,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干预。
从下图可知 95 百分位以上通常需要临床干预,如何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减少医疗资源投入,是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022 AAP 指南修订,将胆红素处理阈值上调,可节省大量医疗资源,但需要精准检测胆红素水平。
图源:讲者 ppt
2
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与监测
(1)小时胆红素曲线风险评估与预警干预:即 Bhutani 曲线,可显示胆红素绝对值水平及胆红素升高速率(Rate of rise)。
(2)溶血可使胆红素短暂升高,导致脑损伤,因此新的溶血监测技术——呼气末一氧化碳(ETCO)也很重要。
血红素转变成胆绿素时产生等摩尔的 CO;
CO 与 Hb 结合产生 COHb,通过呼吸释放,呼出气中监测 ETCO;
监测 ETCO 来确认是否存在溶血,临床上测定 ETCO 直接反应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速率和胆红素产生量;
是一种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 2022 AAP 指南指出:
溶血病人进行 ETCO 监测可早期发现溶血;
生后 24 内严重高胆红素血症,ETCO 监测可鉴别是否是溶血导致。
(3)胆红素产生及风险评估曲线
目的:观察生后早期(5 天内)血红素转化为胆红素的正常速度、量的趋势;
ETCO 水平 75th 以上,胆红素水平 75th 以上,可推测患者需光疗的可能性大;
即将出院或者门诊病人 ETCO 水平 75th 以上,胆红素水平 75th 以上,预示因黄疸再住院风险增加。
图源:讲者 ppt
3
胆红素升高引起神经损伤
(1)胆红素脑病有三种形式:
1)急性胆红素脑病:生后数天内,因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脑病状态。临床表现可进行性加重:
早期,足月、近足月儿表现为嗜睡、肌张力低、拒奶;
中后期症状逐渐典型: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尖叫、喂养困难、呼吸暂停,提示神经系统出现永久性损伤。
* 少于 34 周者症状可能不典型。
2)慢性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指胆红素所致的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在 1 岁内表现明显。
美国儿科学会(AAP 2004)将胆红素所致的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称核黄疸,2022 年 AAP 指南将慢性胆红素脑病直接称为「核黄疸」。
核黄疸表现:
锥体外系症状
运动功能异常
肌张力改变
舞蹈样动作
听神经病变
眼运动障碍
两眼向上凝视等
3)胆红素所致神经功能障碍:多见于 35 周以下的早产儿,目前认为此病表现隐匿的神经系统异常,但临床综合征评估符合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脑损伤。
主要表现:中枢听力处理障碍、运动协调差、肌张力异常、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差。
本病机制复杂,可能与未成熟小儿脑神经损伤有关。
(2)胆红素脑病的影像学(MRI)诊断和监测
胆红素脑病诊断:「危险的高胆红素血症」+典型的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
MRI T1W1 表现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不等于胆红素脑病,可能仅是短暂表现,可动态随访。
典型的 MRI 表现:苍白球高信号(90%)、下丘脑(40%)、海马(5%),急性期 T1 高信号(3 周内)。
后期(2~4 月起)出现慢性损伤的 T2 高信号;
苍白球和丘脑的异常信号应该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信号鉴别,后者位于壳脑和丘脑;
T1 高信号可以是短暂的,随着临床恢复,该信号会消失(不确定后期是否被 T2 信号代替);
当表现为慢性 T2 异常信号时,总是伴典型的核黄疸表现(但核黄疸不是总有 T2 高信号,即 MRI 可正常)。
(3)胆红素所致脑损伤何时检查 MRI?
因早期不会出现 T2 高信号,6~18 月阳性率最高。
4
早产儿「低胆红素」核黄疸
临床和尸体解剖证实的核黄疸,可见于疾病低体重儿、胆红素仅中等水平(胆红素处于非毒性水平或低于换血水平),称为早产儿「低胆红素」核黄疸。
(1)与下列原因有关
低白蛋白血症(2.5 g/L)
CNS 并存症:IVH、脑室周白质损伤
感染和炎症
(2)2022PAS 年特效腰腿疼痛灵是正品吗会早产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标准:
脑瘫或运动发育延迟,表现为:姿势不对称、肌张力应情绪变化而波动、角弓反张
胎龄小于 37 周
在 6~18 月龄时 MRI T2 加权双侧苍白球高信号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而有日常反应)
排除其他原因脑损伤、畸形和进行性疾病
(3)脑干诱发电位(BAEP)检查:异常 BAEP 常见于胆红素接近 20 mg/dl,早产儿更低。
5
2022 AAP 指南的几个新概念
(1)发生显著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
低胎龄
生后 24 小时出现黄疸
出院前 TSB/TCB 接近光疗阈值
任何原因的溶血 ROR>0.3 mg/dL/h(24 h 内)、ROR>0.2 mg/dL/h(>24 h)
出院前曾接受过光疗
父母或同胞有光疗或换血史
遗传性疾病,如 G6PD 等
单纯母乳喂养且奶量不足
头皮血肿或皮下淤血
21 三体综合征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大于胎龄儿
(2)高胆红素血症神经毒性的危险因素
胎龄
血清白蛋白
同族免疫溶血(DAT 阳性者)G6PD、其他溶血病
败血症
前 24 小时有明显临床不稳定
* 不再强调酸中毒
(3)监护升级
指 TSB 达到低于换血阈值 2 mg/dL,胆红素快速上升,需要预防换血(或可能发生的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包括一系列检查及监护。
(4)换血、光疗阈值提高
(5)母乳与黄疸
纯香港同仁特效腰腿疼痛灵胶囊价格母乳喂养与高胆红素血症强相关,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不会导致核黄疸。
生后 3~5 天因母乳喂养不足所致的黄疸称「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处理上增加喂养量即可。
母乳足够后期出现的黄疸称母乳性黄疸综合征,可长达 3 个月,基本上不是病理性的。(生后 28 天:34% > 5 mg/dL;9% > 9 mg/dL;1% > 12.9 mg/dL)
促进母乳喂养(强调母乳喂养每天 > 8 次),不用喂水或糖水、如暂时用捐赠奶或配方奶应与家长沟通。
(6)关于溶血与丙球应用
AAP 2022 与 2004 比较几乎无变化,对于免疫性溶血仅指 DAT+者,国外确定溶血仅靠 DAT 阳性作为诊断,而我国还要根据抗体释放试验,相比之下,国内免疫性溶血诊断比较宽泛;
国外试验研究,ABO 血型不符,如果 DAT(-),同族免疫溶血不太可能。
* 杜教授所在医院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ABO 溶血用丙球与单纯用光疗对比,区别不大。
(7)关于换血
当 TSB 超过换血阈值时应该紧急换血;
当在换血做准备期间 TSB 降低至阈值以下,新生儿并没有重度或者进展性急性胆红素脑病体征时,可暂缓换血,同时给予强光疗,每 2 小时检测 TSB,直至低于「处理升级阈值」。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整理自 NCCPS2022 讲者 PPT
策划: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