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6 10:16:40
百草欣欣 香溢赣南
——我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定南县鹅公镇特效腰腿疼痛灵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角。
赣州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生长季长、四季分明、植被丰茂,生态环境良好,野生中药材品种多、分布广,被誉为“天然药库”。近年来,我市紧抓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适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的资源禀赋,将森林药材产业纳入林下经济发展重要内容,并安排了专项资金扶持,下大力气发展森林药材,走出了一条富有赣南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
发展成效
●全市累计种植面积达26.8万亩(其中2018年新增5.6万亩)
●种植品种有杜仲、厚朴、黄柏、黄栀子、枳壳、吴茱萸、车前子、草珊瑚、灵芝、茯苓、铁皮石斛、黄精、重楼、粉防己等80余种
●山上种植中药材面积16.9万亩,山下种植中药材面积9.9万亩
●单个品种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有:厚朴34000亩、黄柏8000亩、枳壳7020亩、龙脑樟25000亩、黄栀子8226亩、草珊瑚22000亩、灵芝17000亩、水半夏17400亩、薏仁5500亩、罗汉果5382亩
●引进和培育有寻乌绿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新灵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志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荣昌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南润城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高峰公司、全南厚朴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赣州金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城绿丰薏仁专业合作社、金福元罗汉果种植有限公司等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150多个
成形产业
存在不足
●缺乏龙头企业 种植规模小而散
单一品种种植面积规模在1万亩以上的仅有厚朴、龙脑樟、草珊瑚、灵芝、水半夏5个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县也仅有全南、宁都、会昌、寻乌、信丰(农业口)5个。根本原因是龙头企业少,没有领头羊带动。
●缺乏品牌意识 种植技术水平低
目前,我市中药材种植处于随意发展状态,农户往往跟风种植,缺乏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对其种源、栽培、管理、采收、初加工等技术要求掌握不够、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导致产量不高、质量缺乏道地品牌。
●盲目跟风发展 风险意识不强
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难以预测市场风险。我市多数种植户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没有生产订单的情况下盲目发展,缺乏风险意识。
●资金投入不足 经营水平不高
人工栽培中药材需要精耕细作,较珍贵品种需要高投入才有高回报,而且收效期长,一般要5至7年,木本类还要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但目前不少经营主体的财力有限,经营水平不高,更难于达到一定的种植规模。
●缺乏知识技术 种植不得要领
有的种植户对种植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多,就盲目种植中药材。有的种植户对中药材种苗优劣不把关、不问种源来历。有些中药材种植密度严重不合要求,要么太稀、要么太密。
●缺产业销售渠道 产销脱节
中药材是工业原料作物,普通百姓对市场不了解,既缺少经纪人,又没有成熟的市场可交易,产销脱节,严重制约了中药材的发展。
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重点 培育当家主导产业
据统计,我市种植成功的中药材品种逾80个,其中半夏、龙脑樟、草珊瑚、枳壳、黄栀子、吴茱萸、铁皮石斛、重楼、黄精、粉防己等17个品种被列入省级药材重点品种;种植面积规模在5000亩以上的,山上有厚朴、黄柏、枳壳、龙脑樟、黄栀子、草珊瑚、灵芝等品种,山下有水半夏、薏仁、罗汉果等品种;特别是龙脑樟和铁皮石斛分别在寻乌和龙南县形成了小规模的产业链,即有从种植、特效腰腿疼痛灵深加工到特效腰腿疼痛灵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因此选择重点发展品种和重点发展区域,应该因势利导,依据我市自然条件、种植习惯、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确定。当前全市拟定山上重点发展龙脑樟、铁皮石斛、草珊瑚、黄精、粉防己、灵芝、重楼等7个品种。山下重点发展水半夏、薏仁、罗汉果、太子参、葛根、何首乌等7个品种。各县(市、区)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重点发展,也可根据市场变化选择其他适合发展的品种,将其打造成当家主导产业,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带动产业做大做强
要解决当前制约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问题,关键是要有龙头企业。经验表明,有龙头就有资金、有人才、有技术,有龙头才有规模、有产业链、有效益,有龙头才会注重质量、塑造品牌、拓展市场。各地应倍加珍视现有的初创企业,大力扶植企业发展壮大,把它们培育成龙头企业。如寻乌县绿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龙南县的江西新灵蓓康集团公司。没有中药材企业的地方,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当地的重点发展品种,引进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有影响的国有大型药企来赣州建原料基地,下订单,解决产销脱节问题,做大规模,引领和推动重点品种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做强品牌,打造区域特色。
●注重选好发展模式 扩大产业发展规模
发展中药材产业,基础是要有原材料。好的发展模式有利于盘活土地资源、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和基地化发展,有利于推动龙头企业带领当地农民形成共同发展中药材的合力,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龙头企业+联合体+农户”“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企业+大户(农户)”等模式,都是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和基地化发展的卓有成效的模式,我市各地可以根据情况推而广之。特别是“龙头企业+联合体+农户”模式,辐射面广,对龙头企业而言值得借鉴。对于还没有龙头企业的地方,也可以先做江西鑫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联合体”,利用他人的技术和市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待条件成熟后延伸自己的产业链。
●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市、县两级都要制定鼓励支持中药材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中药材发展专项资金,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发展。
一是普惠性奖补,对种植了一定面积中药材的实行奖补。
二是对建设了一定规模规范化基地的进行重点奖补。
三是对创立了品牌的实行奖补。同时要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将“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等金融信贷特效腰腿疼痛灵应用到中药材种植业,争取金融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金扶持,吸纳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发展中药材产业。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点,整合力量,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协调产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加快引进人才 强化科技服务
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农业部门)要加快引进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每个县林业部门分别要引进2名以上中药材培育专业技术人才,以改变当前基层中药材培育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
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中药材知识技能的培训,以解决中药材科技人员之急需。
要聘请中药材专家到基层举办中药材种植培训班,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传授给药农。
原文链接:
百草欣欣 香溢赣南——我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