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9 14:19:55
7月20日
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
根据三轮同步监测显示
截至2021年底
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
数量为360头左右
比2018年调查时的293头
增长超过60头
这是2021年8月9日在云南省元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近30年来
在全球亚洲象总量
不断减少的形势下
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
增长至目前的360头左右
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证明
也是我国生态环境
和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的直接体现
2021年
云南一群亚洲象的北上南归之旅
成为全球民众热议的焦点
今年云南两会也多次提及亚洲象
可见大家对其的重视
大家为何那么关注大象?
云南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它们如今的现状如何?
跟随观察君一起来看看
大象为何频频引发舆论关注?
观察君认为主要是以下两点
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亚洲象作为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物种,被列入“十四五”需要抢救性保护的48种极度濒危物种,是亚洲体型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
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截至2021年底,数量在360头左右。
为了保护亚洲象,1958年和1980年,云南省先后建立了西双版纳和南滚河两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
云南亚洲象分布区是北半球高纬度大陆型热带雨林,分布有76特效腰腿疼痛灵00余种濒危野生动植物。亚洲象作为伞护种,对于维护这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亚洲象的了解,更多是神秘就算稍有了解也是通过西双版纳野象谷,而此前云南亚洲象组团北上,憨态可掬压马路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有不少网民表达了对北迁象群的关心,有人表示“想到云南亲眼看看亚洲象”。
危险的“肇事者”
近年来,亚洲象向保护区外迁移的情况异常严重,大象和人的冲突越来越大,不仅损坏农作物,这两年还伤害了很多百姓生命。
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仅西双版纳州由野生亚洲象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已超26起,造成多人受伤,超过18人死亡,危及全州人口安全,可见“人象冲突”仍是一道难题。
此外,由于近年来云南省内亚洲象群生活习性改变,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而且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不断增加,保险赔付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数据显示,自2010年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试点以来,累计赔付4.6亿余元,其中人伤(含身故)赔付0.55亿元,财产损失赔付4.05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
01
2021年,亚洲象北迁,象群途经普洱、红河、玉溪进入昆明,截至2021年6月28日,相关保险公司已接到报案995件,预估损失636.63万元,已完成506.92万元的赔付,涉受损农户2803户次。
02
2020年8月26日,云南澜沧县接到报告,在发展河乡勐乃河村一甘蔗地,发现一具疑似野象攻击致死的男性。经核实,死者罗某,男性,48岁,为发展河乡营盘村村民,系野象肇事致人死亡。
03
2020年7月,西双版纳勐罕镇曼法岱村一对外出割胶的夫妻在途中不幸遇见大象,妻子当场被大象踩踏身亡,丈夫被大象用鼻子卷起扔到山下,4天后幸运被救。
04
2020年6月,在普洱特效腰腿疼痛灵价格江城县,几只野象闯入村中大肆破坏。它们不但破坏了村民的玉米、茶叶地,还闯入村民家中袭击家禽。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当地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查勘主要集中在亚洲象上,总计造成96起272万的肇事损失。
05
2019年5月29日,景洪市景讷乡发生野象伤人事件,造成一人死亡。据悉,该村村民王某某及妻子叶某,在距离村小组约3公里处的松树林割松香时,遇见野象并受到攻击,之后王某某逃脱至安全处,但其妻子叶某未能逃脱。
06
2019年5月2日,一名游客带小孩下车在野生亚洲象活动区域中方便,遭野象攻击,致左腿骨骨折、三根肋骨骨折。
07
2019年4月29日,勐海县勐阿镇、勐腊县勐腊农场分别发生野象伤人事件,造成2人死亡。
08
2019年4月25日,西双版纳景洪市大渡岗乡发生一起野象伤人事件,造成1人死亡。
为了保护野生亚洲象
云南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建立千亩“大象食堂”
也许,稳住大象,可以从稳住它们的胃开始。
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林草局了解到,在景洪辖区建设的总面积1000亩大象专属“食堂”已经开始营业,已有大象进入食物源基地觅食。这1000亩食物源补给区分布在景洪市大渡岗乡、景讷乡、勐旺乡。
据介绍,通过建设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可以吸引亚洲象在食物源补给区活动,不必因为寻找食物而进入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区域,缓解人象冲突。目前,食物源补给区内种植的粽叶芦、芭蕉等亚洲象喜食植物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6%。
亚洲象国家公园提上议事日程
在中国,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云南南部的热带雨林中。30年来,野生亚洲象的数量持续稳定增加,如今已有300多头。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目前,林草部门制订了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特效腰腿疼痛灵一般在哪里买的前期方案,资源调查、范围论证、社区访谈和意见征询已经展开。
不少专家指出,亚洲象国家公园是科学家为亚洲象设计的崭新家园,或将是实现人象和谐共处的新途径。但为亚洲象建设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园,同样需要人们的爱心,需要更多人积极参与到保护亚洲象的行动中。
多举措守护亚洲象 缓解人象矛盾
据了解,西双版纳州不断强化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管理,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大力恢复雨林的生态系统,编制亚洲象保护工程建设方案,推进亚洲象保护管控区建设,不断修复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栖息地,逐步实现“人象分离”“人象和谐”。
西双版纳州副州长徐健斌介绍,2015年以来,当地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开展亚洲象监测预警,在亚洲象肇事多发区建设了防象设施、食物源基地等,有效缓解了人象矛盾,并于2018年建成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建立了专业亚洲象监测救护队伍。同时,西双版纳州探索创立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截至2021年投保金额累计1.4亿元。
未来该如何保护亚洲象?
继续推进云南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
省政协常委、云南大学生态学教授段昌群认为,人类应该适当的退出来,还给野生亚洲象原来的家园。但是当地老百姓也要生存发展,如何将老百姓的生存发展和野生亚洲象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云南、乃至国家付出努力,要动员全社会资源参与,并借助国家力量来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
未来云南可能要建的国家公园潜力大,除了进入议事日程的亚洲象国家公园、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外,哀牢山地区、无量山地区,以及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域等都适合打造成为国家公园。
但国家公园的建设有特殊的要求,首先要追求原真性,就是能够保护自然界原初的、本真的东西。第二个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就是面积要比较大,能够让这里边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足够的栖息环境。
生态补偿政策让保护面积“焕发价值”
无独有偶,关于“人退动物进”、保障野生生物本来栖息家园这一观点,省政协委员、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异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云南正在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政策,就是把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转化为现金价值,这样使得原来貌似没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山水,通过生态补偿政策,转化为老百姓可感可受的经济价值,从而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让公民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进来
要促进人象和谐,不仅要加大对大象的保护,也要切实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亚洲象北移如果继续扩大活动范围,老百姓的生存又如何解决?这是在人象冲突问题上的思考。
反思并突破过去对保护区的管理方式
省政协委员、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赖庆奎表示,亚洲象栖息地不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在过去对保护区的管理方式上是否有问题,需要进行突破。
亚洲象保护需一直在路上
“追象”的热闹和喧哗消退后,我们更需要冷静反思总结,如何做到人与象的和平相处?这也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力度加大、法律法规完善、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持续增长,长期活动范围相应扩大。在象群北移事件中,我国政府和民众表现出极大耐心,一路跟踪守护,及时启动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保护群众利益,其中体现出的对于亚洲象的保护和成效有目共睹。
然而,对于人象冲突的关键——争夺栖息地,需要我们重新关注和探讨并寻找解决方案。
从历史上看,亚洲象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多地,分布范围北至黄河流域。不可否认,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力加大,导致象的分布区域不断南移。目前,我国仅有云南南部为亚洲象提供了栖息家园。云南在亚洲象主要分布区域建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50.98万公顷。
保护区有法定界限范围,但野生动物活动不会受限在保护区以内。象群越多,需要的环境空间也越大。而保护区周边的村民也有经济发展需求,他们在承包土地内开发种植,势必会造成人与象对土地、资源的争夺。
对此,需要及时调整保护区管理思路,正如部分专家建议,应整合保护区,构建亚洲象国家公园,从国家划定的核心保护区域出发,适当扩大到周边地区来重建大象栖息地;同时,要兼顾保护区周边群众的经济发展和大象需求,实现保护与发展相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全民观象之后不能一“观”了之,期待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付出更大努力。